“如果知識產權保護做不好,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新舊動能轉換,這些就都無從談起。”在5月16日舉行的山東關鍵核心技術知識產權品牌建設座談會上,國家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韓秀成如是說。
省科技廳廳長劉為民、省知識產權局局長于智勇等出席會議,并為山東首批15家關鍵核心技術知識產權品牌單位授牌。與會領導、專家和企業代表就高價值專利挖掘和布局、培育關鍵核心技術知識產權以及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等內容進行了座談交流并提出意見建議。

精心布局,量身定做
讓專利“散沙”形成“混凝土”
隨著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知識產權現在已不僅僅是一種民事權利,而越來越演化為企業參與市場競爭的一種重要手段和銳利武器,企業對于自己的核心技術迫切需要進行知識產權的戰略儲備,以此提升核心競爭力。濟南大學教授侯中華在座談會上說,在做課題調研時,他發現很多企業對自己的核心技術缺少有效的知識產權布局。他認為,企業對自己的核心技術所進行的知識產權布局不僅僅是專利數量的積累,更應該形成有效的知識產權有機保護體系,如此才能實現對市場的控制力。
“知識產權布局的終極目的是要實現對市場的控制力,實現利益的最大化。” 侯中華說,現在不少企業都建立了很多專利群,申請了很多專利,但是,專利群不等于若干專利簡單累計,專利池也不等于產業聯盟。“如果沒有經過布局,那些專利就是散沙,只有經過精心布局的專利才能形成‘混凝土’,才能構建起一張合理的專利保護網,才能提高企業專利的整體價值,提升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在這一點上,本次首批15個關鍵核心技術知識產權品牌單位之一山東泉林集團就走在了前列。作為全球最大的以秸稈為原料、以本色系列制品和黃腐酸肥料為核心產品的秸稈綜合利用集團化企業,泉林集團在發展中高度重視自主知識產權品牌培育,以技術創新打造核心支撐,以專利戰略保護構筑競爭壁壘,以標準制定占據行業高點。將全產業鏈的自主創新技術都實施了專利保護,已有187項獲得國家專利授權,其中4項專利技術獲得中國專利優秀獎、2項獲得山東省專利一等獎,4項核心技術通過PCT及巴黎公約方式獲得了美國、加拿大、俄羅斯、韓國、日本等五個國家的專利保護,形成了強有力的專利保護體系。
侯中華還建議,企業實施核心技術知識產權保護,一定要對創新成果進行“量身定做”。“不同的創新成果適合不同的保護方案,對于技術創新成果要進行分析,有的適合申請專利保護,有的適合專利+技術秘密的方式保護,有的適合專利+版權的綜合保護。企業的核心技術究竟用哪一種模式來保護,不是固定不變的,一定要對其進行‘量身定做’”。
培育高價值專利
實現專利的可轉化、可運用
所謂高價值專利,韓秀成認為,需要具備四個條件:高水平、高技術含量的好的技術方案;高水平、高專業的人員撰寫高質量的專利申請文件;良好的專利審查、培訓;良好的國內外市場占有率高的、或者有較好市場控制力的產品。而培育高價值專利,創新主體在研發初期就要重視專利保護工作,政府也要培育一批專業人才、團隊,為專利工作開展提供專業高效的服務。同時,整個大環境還要建立起一個有效的溝通機制,實現知識產權的精準、長遠布局。北京合享新創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孫然先也建議,一定要推進高價值專利的培育,讓專利實現資本化。具體到高校,企業,“要在專利資本這個大的概念下,利用股權激勵機制,能夠把專利的研發納入到企業的發展中,這樣才能發明高價值專利,同時提升專利保護機制。”
在孫然先看來,目前中國是專利大國,但是真正的高價值專利,即可轉化的、可運用的專利并卻不多。究其原因,有政策原因,也有創新主體自身原因。“自身原因是我們沒有把專利真正轉化為資本和股權。資本是一種貨幣,而專利本身就是資本的一種形式,如果把專利轉化為資本,把它發揮到極致,那么專利價值保護就可迎刃而解。”
專利已經申請了,企業改怎么運用?怎樣才能讓專利產生最大效益?孫然先提出了一個新的概 念“專利再造”。
“我們要在某一個領域申請世界專利或某一個國家的專利,就要考慮怎樣借鑒人家的專利,或者怎樣引進一個專利,使其通過“再造”形成我們自己的一個保護范圍。這就需要企業在做產品的設計規劃之前,就要提前做好專利研究。”
深化改革,合理配置
激發科研人員創新活力
“創新成果收益分配、知識產權歸屬權”問題一度成了座談會討論的熱點。企業認為,成果研發的資金是企業出的,研發產生的成果就應該劃歸企業;而高校則說,研發是科研創新人員實施推動的,成果自然該歸屬科研單位。成果收益究竟該如何分配?聯合創新產生的成果知識產權到底該歸誰?
對于前者,2015年9月28日,我省出臺《關于改革省屬高??蒲性核萍汲晒褂锰幹煤褪找婀芾碇贫鹊囊庖姟纷鞒雒鞔_規定:省屬高校、科研院所在扣除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中發生費用后,對發明人、共同發明人、科研負責人等重要貢獻人員(團隊)的獎勵比例不得低于70%,不超過95%。團隊負責人有內部收益分配權。單位一年內未實施轉化的,成果完成人或團隊有優先處置權。以科技成果作價入股,用于獎勵人員股權超過入股時作價金額50%的,分配方案要由單位職工代表大會討論決定。
今年5月,山東理工大學教授畢玉遂的一項科技成果“無氯氟聚氨酯新型化學發泡劑”在以5億元的高價轉化到企業后,校方就表示,該成果收益的80%將歸畢玉遂團隊所有。這一舉動,無疑大大激發了科研人員的創新熱情。
對于知識產權建設,近年來我省也出臺了《山東省知識產權運營試點實施方案》、《山東省專利導航試點工程實施方案》等一系列方案、措施,有效推進了知識產權的規范化管理運營。但是,關于聯合創新產生的知識產權的歸屬權問題,目前并沒有明確的界定,還需要企業、高校院所等創新主體共同探索。
劉為民廳長表示,今后將繼續加大對關鍵核心技術知識產權品牌的培育力度,進一步提升核心技術知識產權的質量,推動形成行業知識產權集群優勢。他鼓勵企業建立知識產權支撐創新活動的新機制,通過契約約定等形式做好知識產權收益分配,提高科研人員的積極性,加強高價值專利培育;探索專利股權化等運營新模式,促進知識產權轉化運用,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通過實施核心專利布局,形成有效知識產權保護的“核心專利”群,為新舊動能加快轉換提供技術供給。(記者 劉梅梅)
上一篇:2017年山東省暨濟寧市知識產權宣傳周活動啟動
下一篇:山東:用知識產權撬動創新發展
下一篇:山東:用知識產權撬動創新發展
相關新聞
- 關于推薦2009年度山東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企業科技創新”和“與中科院科技合作創新”項目的通知 (2009-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