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科技生活 > 正文

老了以后,怎么為自己活一把?

2018-12-11 09:19:45   來源:《健康界》   點擊:
0


 

       孤獨,是喪偶老人們的共同恐懼。父親已去世5年的楊燕綏,深知母親的日日孤獨。
       “母親自己住是孤獨的,跟我們一起住,還是孤獨的。”這位清華大學的教授說,母親想要找回自己的生活。
       只是生活,在老年人那里,和健康一樣,都成了稀有品。
       今年82歲的熊阿姨,原是中國石油大學的教授、博士生導師,先生在幾年前辭世。
       她已看過不止一次死亡。她曾與先生的妹妹一同出游,游玩歸來妹妹忽感胸痛,并在第二天下午失去了生命,原因是肺栓塞。
       熊阿姨自己也真切地感受到了年齡增長帶來的身體衰弱。想著想著,熊阿姨開始盤算搬去專業的養老機構,楊燕綏也考慮帶著媽媽去養老機構瞧一瞧。

       從居家養老到機構養老
       楊燕綏是不敢說出口的,怕媽媽有其他想法。專業研究養老問題的她,一開始也只側面和媽媽討論些相關新聞。逐漸地,媽媽主動提議,一起去養老機構看看。
       這個思想轉變的過程,也發生在熊阿姨家。熊阿姨準備住進養老院的考慮,一開始遭到了孩子們的強烈反對。熊阿姨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也知道兒女擔心什么。她一聲不吭地看了6家養老院,最后把孩子們都叫到泰康之家燕園養老社區,做出了自己的選擇,那是在2016年。
       轉眼已過2年光陰。重陽節,筆者在泰康之家燕園,與熊阿姨在明媚的陽光下相遇。她就那樣坐著享受陽光,看眼前的老人朋友們抓娃娃、彈鋼琴、玩投籃,開心一片,而她怡然自得。
       老年人有七大養老需求,包括社交、運動、美食、文化、健康、財務管理和心靈歸宿。這是泰康在過去11年的養老探索中總結出的理念。
       為此,泰康養老社區為老人們開設興趣課,組建俱樂部,讓大家既學習也社交,品味優雅文化,也組成興趣圈子。
       楊燕綏的母親已經習慣了燕園的新生活方式。她正在從頭開始學習鋼琴,每天練習書法,并且讀起了以前想讀、卻沒時間讀的書籍。

       從康復護理到失智老人
       熊阿姨也在泰康燕園找到了她想要的健康保障。
       有一次,外出游玩過后的熊阿姨,感到有些呼吸困難,便打電話要氧氣袋。醫生得到消息后馬上警覺,來到熊阿姨房間為其量血壓、測心電圖,由于心電圖數據不太正常,便立刻把熊阿姨轉到養老社區旁邊的泰康燕園康復醫院進行觀察。經過3小時的監測觀察,排除熊阿姨患心梗、肺栓塞的風險后,送熊阿姨回到了房間。
       這段經歷,對比夫妹的驟然離世,讓熊阿姨對泰康之家燕園倍感信任。
       “現在我自己安心舒心,子女放心寬心。”她這樣形容來到燕園后的家庭改變。
       年齡增長帶來的身體機能衰老,讓老年人更容易跌倒,更容易中風、心梗,更需要匹配及時的醫療救助。在泰康養老社區,每一家養老機構旁都會配建一家以康復、老年病為特色的綜合醫院,為老人提供康復、健康管理、急救等醫療服務。

       從享受現在到智慧未來
       “傳統觀念里,大家都認為居家養老最好,現在我們想告訴大家,養老社區養老才是最好的。”泰康保險集團副總裁兼泰康健投CEO劉挺軍說。
       2007年開始初入養老行業時,國民觀念的抗拒性讓劉挺軍記憶尤深。10年后的今天,劉挺軍頗為驕傲地表示,大家已經不會再討論要不要來到泰康養老社區,而是變成了什么時候來的問題。
       “我們的養老社區,現在基本都是在排隊的狀態。”劉挺軍說。
       泰康養老社區目前已在全國13個核心城市完成布局,已在4個城市開放運營,包括北京的燕園、上海的申園、廣州的粵園、成都的蜀園,入住人群以高知老人為主。
       相同的人群層次,決定相同的素質和品味,近似的高雅愛好,以及互相交友的認可。
       中國老齡人口極為龐大,據劉挺軍介紹,目前我國65歲以上的人口數量約為1.5億,并以每年1000萬的速度增長。
       “我們希望能夠走進千家萬戶,只是根據支付能力的差異,住房面積可以大一點或者小一點。就像iphone手機一樣,不管是哪一系列的產品,泰康養老的核心要義都是高品質。”劉挺軍表示。同時,泰康也會通過硬件、軟件乃至體系的創新,降低成本,從而降低價格。
       劉挺軍堅信,泰康的養老社區是一個時尚,代表著未來。
       遠程醫療、可穿戴式設備、無線安全系統……都是泰康正在不斷研發的科技產物。
       “行業里的創新是沒有止境的。”劉挺軍說,每一代人的需求和生活方式都有不同,因此需要持續不斷地通過產品和技術創新,引領養老行業的更好發展。(來源:《健康界》)

欧美一级性爱视频_中文字幕免费一级黄片_一级a片女性自慰看片_中日韩欧美一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