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科技生活 > 正文

山東十大抗日武裝起義

2015-08-25 18:03:01   作者:孫繼業   來源:本站整理   點擊:
0


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

??? 從1937年下半年到1938年底,在山東全省范圍內,先后爆發了大小20多次抗日武裝起義,其中較有影響的有——


山東十大抗日武裝起義


  □ 孫繼業

  1937年10月,日軍侵入山東,中共山東省委書記黎玉在濟南召開緊急會議,根據中共中央和北方局關于在敵后發動抗日武裝起義和開展游擊戰爭的指示,制定了分區發動抗日武裝起義的計劃和山東抗日游擊隊十大綱領。從1937年下半年到1938年底,在全省范圍內,先后爆發了大小20多次抗日武裝起義,其中較有影響的有十大抗日武裝起義。
??? 冀魯邊起義
??? 盧溝橋事變爆發后,中共魯北特委、津南工委領導人于文彬、馬振華等就著手在寧津、樂陵、慶云、鹽山等縣發動武裝斗爭。1937年7月15日,“華北民眾抗日救國會”和“華北民眾抗日救國軍”在鹽山縣舊縣鎮宣告成立。邢仁甫任救國會軍事委員長兼救國軍司令,周硯波任救國會政治部長,崔岳南、于文彬分任救國軍政治部主任、副主任,周凱東任參謀長。下轄兩個大隊,隊伍很快發展到1500余人。
  1937年10月,救國軍襲擊了由滄州出發進犯鹽山的千余偽軍,先后在鹽(山)慶(云)、鹽(山)樂(陵)公路兩次伏擊日軍,攻克了鹽山城東南日偽軍據點五堡,斃傷日偽軍200余人。不久,救國軍改稱“國民革命軍別動總隊第三十一支隊”。
  1938年1月底,該支隊攻克鹽山城,殲日軍30余人、偽軍400余人,于文彬在戰斗中犧牲。2月至4月,該支隊又先后攻克魯北無棣、樂陵、慶云、陽信等縣城,部隊發展到2000余人,建立了樂陵、慶云、南皮3縣抗日民主政府。
??? 魯西北起義
  抗日戰爭爆發后,中共山東省委派組織部長張霖之赴魯西北特委工作,與山東省第六區行政專員兼保安司令范筑先建立了合作關系。在日軍侵入魯北,韓復榘令其南撤的情況下,范筑先毅然通電全國,決心留在魯西北守土抗戰,并將其保安司令部改為“山東省第六區抗日游擊司令部”,將收編的大批地方武裝編為35個支隊和三路民軍約6萬兵力,控制了魯西黃河兩岸,建立了30多個縣抗日政權,開辟了魯西北敵后根據地。
  與此同時,中共山東省委也向魯西北各縣派出干部發動武裝斗爭。1937年10月,首先在堂邑縣鳳凰集發動抗日武裝,成立了“第一游擊大隊”,洪濤任大隊長。1938年初,陽谷、壽張等縣的抗日武裝并入第一游擊大隊,不久又收編了館陶、冠縣的兩支民團約2000人。2月,游擊大隊改編為范筑先部的第十支隊,由張維翰任司令員,張幼平任政治部主任。此后又將東平、汶上一帶發動的武裝編為第十支隊東進梯隊。8月,第十支隊發展到5000余人,分三路進至長清、平陰、肥城縣邊界的大峰山區開展游擊戰。
  1937年12月27日,范筑先率部在高唐、茌平交界處的南鎮堵擊南下的一股日軍,斃傷敵近200名,粉碎了西路日軍企圖渡河南下包抄濟南的計劃。
  1938年3月,為配合徐州會戰,范筑先調集6000兵力圍困濮縣之敵。5月9日,在濮縣城北七里堂戰斗中,范筑先率直屬隊200余人被日偽軍300余人偷襲包圍,兩軍相距只有幾十米,部隊一度發生混亂。范筑先沉著鎮定地指揮反擊,并親自端起機槍向日軍猛掃,官兵受到極大鼓舞,個個奮勇作戰,日軍不支潰退。先后粉碎了日軍對濮縣、范縣的三次進攻,驅逐了堂邑、高唐的偽軍。
  8月中旬,為配合武漢會戰,范部發動了濟南戰役。8月12日夜,攻占濟南張莊機場,燒毀敵機數架。13日,攻至濟南城西緯十一路一帶,并對濼口至德州段津浦鐵路組織了萬人大破襲,顛覆日軍軍車一列。范筑先次子、青年抗日挺進大隊大隊長范樹民在戰斗中犧牲。
  1938年10月,范筑先將所部35個支隊整編為四個縱隊,自任總司令兼第四縱隊司令。11月11日,濟南、德州、禹城三路日軍“掃蕩”魯西北,重點進攻聊城。聊城地處冀、魯、豫三省交界,黃河與大運河在此交匯,城周圍形成了寬闊的湖面,易守難攻。但此時城內兵力空虛,只有司令部直屬部隊游擊營、衛隊營、手槍連六七百人。
  14日午后,日軍首先從南門攻城。游擊營在南門同日軍展開激戰,連續打退了日軍數次進攻,斃傷日軍數十人。黃昏時分,日軍攻占東關,隨后在猛烈炮火配合下,乘著黑夜從三個方向爬城。范筑先急率傳令隊趕來增援,經過兩個小時的激戰,打退了日軍的進攻。
  15日黎明,日偽軍700余人在飛機掩護下,對聊城東門發起了猛攻。范筑先親率執法隊督戰,左臂負傷仍堅持不下火線,先后打退了敵人的三次進攻。上午9時,東城門被猛烈的炮火擊毀,敵人蜂擁入城。范筑先率部退守城中心制高點光岳樓,被日機掃射打斷腿骨。范筑先寧死不當俘虜,舉槍自戕。聊城縣長兼城防司令鄭佐衡等守城官兵700余人壯烈犧牲。
??? 天福山起義
  1937年12月,日軍海陸并進攻占青島,膠東地區形勢緊張。中共膠東特委書記理琪立即在文登縣召開特委擴大會議,決定發動抗日武裝起義。
  12月24日,膠東特委以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保存下來的昆崳山紅軍游擊隊30余人為基礎,在文登、榮成、威海邊界天福山舉起義旗,成立“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三軍第一大隊”,于得水任大隊長,宋澄任政委,隊伍80余人。30日,第三軍第一大隊在文登縣嶺上村遭到文登縣長李毓英部地方武裝數百人圍攻,宋澄等談判代表被捕,于得水率部突圍,起義暫時受挫。
  1938年1月15日,理琪赴威海,與國民黨威海衛行政區管理公署專員孫璽鳳合作,發動了以原國民黨二區政訓處為基礎的威??谷瘴溲b起義。隨后,天福山突圍部隊和被捕釋放的干部戰士陸續趕來,隊伍發展到100余人。為適應部隊發展的需要,19日成立了“膠東軍政委員會”,理琪任主席,呂志恒任副主席。同時成立“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三軍司令部”,理琪兼任司令,林一山任政治部主任,下轄兩個大隊、一個特務隊。
  1938年2月3日,日軍3000余人自青島沿煙青公路北犯。侵占福山和煙臺后,又兵分兩路,一路東犯牟平,一路西犯蓬萊、黃縣、招遠。2月5日,東路日軍占領牟平縣城,建立了偽政權。2月13日,理琪率第三軍第一大隊及特務隊近百人,長途奔襲牟平城,活捉了偽縣長宋健吾,俘虜以商團為主的武裝人員100余人,打響了膠東抗戰第一槍。
  當天中午,攻城部隊撤出牟平縣城后,進入城南山區,理琪率指揮部來到離城東南3里的雷神廟開會。駐守煙臺的日本海軍陸戰隊接到牟平被襲消息后,乘汽車趕來,迅速將雷神廟包圍,并集中火力向大門猛撲。理琪指揮部隊堅守廟房,不幸中彈犧牲。余部繼續戰斗,一直堅持到天黑,在原國民黨牟平縣保安大隊大隊長張建勛部策應下突圍。隨后,膠東特委和第三軍總部西進蓬、黃、掖,開辟抗日根據地。
  與此同時,膠東各縣蓬萊、黃縣、掖縣、萊陽、招遠、棲霞、福山等地也都建立了抗日武裝,其中規模較大的是蓬萊、黃縣和掖縣的3支武裝。
  9月18日,根據省委指示,第三軍與地方支隊合編為八路軍山東人民抗日游擊隊第五支隊,高錦純任司令員,宋澄任政委,趙錫純任參謀長,于眉任政治部主任,下轄6個團,共7000余人。并先后成立了中共膠東區委和膠東北海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轄黃縣、蓬萊和掖縣三個抗日民主政權,創辦了北海銀行,初步建立起蓬黃掖抗日根據地。
??? 黑鐵山起義
  黑鐵山位于長山、桓臺、益都、臨淄四縣邊界,群眾基礎較好。盧溝橋事變后,中共山東省委為開展長山一帶的抗日救亡運動,陸續派共產黨員姚仲明、趙明新和紅軍團長廖容標到長山中學任教,爭取當地進步人士馬耀南,發動群眾,進行抗日。
  1937年12月23日夜,日軍由濟陽南渡黃河,占領周村。24日,日軍飛機轟炸長山縣城,引起群情激憤。姚仲明、廖容標認為起義時機已到,立即召集黨小組會議,決定發動武裝起義。
  12月26日晚,姚仲明、廖容標帶領長山中學60多名師生,步行30公里,趕到黑鐵山下的太平莊小學,與先期到達的部分起義人員會合,拿著僅有的三支步槍和八把栓著紅布的大刀,正式舉行了武裝起義,宣布成立“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五軍”,廖容標任司令員,姚仲明任政委,趙明新任政治部主任,馬耀南任參謀長兼“臨時行動委員會”主任。27日,隊伍開到黑鐵山,第五軍軍旗插上了黑鐵山之顛。不久,原國民黨長山縣保安大隊200余人趕來投靠,隊伍迅速增加到300多人。
  1938年1月8日,廖容標率部夜襲長山縣城,摧毀偽維持會,俘偽公安局長等30余人,繳獲槍支彈藥一批,隨后部隊進入長白山區。1月19日夜,在小清河陶唐口附近伏擊日軍汽艇1艘,擊斃日軍青(島)煙(臺)濰(縣)司令松井山村少將一行12人,繳獲電臺1部。2月5日,在白云山北麓的三官廟駐地,粉碎了來自周村、鄒平等地400余名日偽軍的報復性進攻,激戰竟日,斃傷敵偽軍近百名。4月初,為配合臺兒莊戰役,第五軍對膠濟鐵路西段和張博鐵路支線實行大破襲,炸毀日軍軍車7列,并攻入淄川縣城,搗毀淄川縣偽維持會。
  第五軍成立不久,三戰三捷,迅速打出了軍威,慕名參軍的越來越多,短短幾個月時間,起義部隊就發展成一支上千人的隊伍。
  1938年7月,根據中央指示和省委決定,第五軍改番號為“八路軍山東人民抗日游擊第三支隊”,馬耀南任司令員,楊國夫任副司令員,姚仲明任政委,轄第七、八、九3個團和1個營。廖容標調任山東縱隊第四支隊司令員。
  8月13日,為配合武漢會戰,第三支隊一部聯合石友三部第十軍團向日偽軍盤踞的濟南發動進攻,在黃臺、青龍橋、西關、南關等處與敵人展開激戰,一度攻至普利門附近,斃傷日偽軍近千人,受到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的通令嘉獎。
??? 牛頭鎮起義
  1937年10月,中共魯東工委成立,在濰縣、昌邑、博興、廣饒、壽光、益都等縣恢復和發展黨的組織,籌建抗日武裝。10月下旬,日寇侵入山東境內。壽光縣委召開擴大會議,研究確定在牛頭鎮發動抗日武裝起義。
  牛頭鎮位于壽光西北的巨淀湖邊,蘆葦遍地,易于隱蔽。
  12月下旬,日軍沿膠濟鐵路東侵,魯中一帶相繼淪陷。12月29日,中共魯東工委和壽光縣委在牛頭鎮集合舉行武裝起義,宣布成立“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魯東抗日游擊第八支隊”,馬保三任司令員,紅軍干部韓明柱任副司令,張文通任政委,楊滌生任政治部主任。下轄第一、三、五、七、九中隊以及特務隊、騎兵連,共約700人。
  1938年1月9日,日軍侵入壽光縣城。1月25日,起義部隊在壽光城西南三里莊設伏,擊毀敵汽車1輛,消滅日寇軍官3名、士兵1名,繳獲軍用物資一批。2月中旬,部隊又在三合莊一帶打垮偽華北治安軍散兵一股,繳獲步槍70余支。起義部隊在戰斗中不斷壯大,壽光、益都、廣饒等地的小股抗日武裝相繼編入,隊伍擴大到2000余人。
  1938年1月27日,魯東工委書記鹿省三又將濰縣、昌邑、安丘等地的十幾股武裝集中于濰北蔡家欄子一帶舉行起義,成立“八路軍魯東抗日游擊第七支隊”,王培漢任支隊長,鹿省三任政委。
  3月25日,第七、八支隊在昌邑北部瓦城會師。4月2日,兩支隊聯合襲擊柳疃鎮,斃傷日偽軍一部。4月5日,兩部合編為“八路軍魯東游擊隊”,奉命東進掖縣、黃縣地區,與膠東第三軍和掖縣第三支隊一起開辟蓬黃掖抗日根據地,部隊發展到6000余人。
  7月,該部奉命回師西進,經昌邑、濰縣、壽光,返回小清河以南地區。9月,與第三支隊一起,鞏固發展了清河抗日游擊根據地。10月8日,在長山城西孟家莊與敵遭遇,激戰竟日,殲日偽軍40余人,第八支隊副司令員韓明柱壯烈犧牲。
  12月,馬保三率部越過膠濟鐵路挺進魯中,進駐沂水、臨朐一帶,參與創建沂蒙山區根據地。下旬,部隊改編為八路軍山東縱隊第八支隊,馬保三任支隊司令員,從此轉戰沂蒙山區。
??? 徂徠山起義
  1937年10月,中共山東省委從濟南轉移到泰安。12月23日晚,日軍第五師團、第十師團渡過黃河,兵分兩路進攻濟南和泰安。24日,省委書記黎玉、宣傳部長林浩、秘書長景曉村和泰安縣委的領導在泰安文廟召開緊急會議,決定在泰山東南20余公里處的徂徠山地區迅速舉行抗日武裝起義。
  12月31日,日軍攻陷泰安城。1938年1月1日,省委機關、泰安縣委、泰安民眾自衛團及平津濟南流亡學生和民先隊員160余人會聚徂徠山,在四禪寺舉行起義誓師大會。省委書記黎玉宣布“八路軍山東人民抗日游擊隊第四支隊”正式成立,洪濤任支隊司令,趙杰任副司令,黎玉兼政委,林浩任政治部主任,下轄第一、第二兩個中隊。不久,泰安、萊蕪、新泰、泗水、寧陽等縣抗日武裝相繼奔赴徂徠山,第四支隊迅速擴大,隊伍發展到500余人。
  1月26日,第四支隊在徂徠山南的寺嶺莊成功伏擊一股日軍運輸隊,斃傷日軍10余人。2月3日拂曉,又在新泰西北的四槐樹村設伏,在公路上埋設地雷,炸毀日軍汽車2輛,斃敵大佐以下40余人。第四支隊在斗爭中不斷壯大,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部隊發展到近千人,迅速擴編為7個中隊。
  中共中央對魯中地區的抗日斗爭非常重視。1938年1月,中央在給省委的指示信中指出:“省委工作的中心應當放在魯中區,開始依靠新泰、萊蕪、泰安、鄒縣的工作基礎,努力向東發展,尤以莒縣、蒙陰等廣大地區為重心?!?br>  根據中央指示,2月底,省委決定第四支隊在新泰縣兵分兩路活動:洪濤、林浩帶領第一、三、四中隊編成的第一大隊,北向淄川、博山、長山一帶發展;黎玉、趙杰等帶領第二、五、七中隊編成的第二大隊南向蒙山、費縣、沂水一帶發展。兩路部隊得到進一步擴大,到4月下旬發展到4000余人。
  4月28日,第二大隊奇襲萊蕪城,活捉國民黨頑固縣長譚遠村,繳獲大批武器彈藥。接著,兩路部隊在萊蕪城勝利會師,并改番號為“山東人民抗日聯軍獨立第一師”,下轄3個團。此后不久,部隊返回徂徠山一帶活動。支隊司令洪濤因傷病復發去世,第五支隊司令員廖容標接任第四支隊司令。
  1938年5月,中央為加強對山東的領導,派以郭洪濤為首的50多名干部,攜電臺兩部,從延安輾轉到達徂徠山區。6月,根據毛澤東的指示,第四支隊撤銷“獨立師”番號,恢復“八路軍山東人民抗日游擊隊第四支隊”番號。
  7月,林浩率省委和四支隊機關及部分部隊東去岸堤、坦埠一帶開辟沂蒙山區根據地;郭洪濤率第二、第三團南下滕縣,支援蘇魯人民抗日義勇隊反頑斗爭;第一團仍留在泰山地區活動。不久,第四支隊各路部隊在沂水岸堤一帶會師,集中力量創建以沂蒙山區為中心的抗日根據地。
??? 泰西起義
  
泰西地區位于泰山以西,東靠津浦鐵路,西臨黃河,北至濟南,南至大汶河,是黨中央和北方局經過魯西聯系山東的重要通道。1937年10月,日軍侵入山東。中共山東省委派張北華等到泰西地區開展抗日救亡活動,發動群眾,準備武裝起義。
  1938年1月1日,日軍入侵肥城。當天,張北華、遠靜滄等10人攜槍轉移到夏張西北的響水寺,點燃了泰西抗日武裝起義的烽火。與此同時,王仲范、葛陽齋等人,也在泰安第九區和肥城第三區分別建立了兩支抗日武裝。
  1月11日,三支抗日武裝到達肥城縣空杏寺會師,宣布成立“山東西區人民抗敵自衛團”,張北華任自衛團主席,遠靜滄任自衛團政治部主任。下轄兩個大隊,泰安縣組織的隊伍編為一大隊,肥城縣組織的隊伍編為二大隊,共100余人、80余支槍。
  自衛團成立后,決定首先攻打肥城。1月16日晚,部隊從空杏寺出發,冒雪行軍20余公里,翌日拂曉到達肥城縣城。趁開城門之際,部隊一擁而入,俘虜偽維持會武裝20余人,繳獲長短槍十幾支,活捉了偽維持會長范維新。自衛團在南大寺召開公判大會,槍決了漢奸范維新,并在肥城駐扎,擴大了抗日隊伍的影響,部隊擴大到300余人。
  1月28日夜,張北華、崔子明帶領60多名精干隊員,急行軍趕到長清、泰安交界的界首車站附近。乘夜摸進界首村內日軍營房,用大刀砍死七八個酣睡的日軍,并斃傷界首車站前來增援的10余名敵人。自衛團兩戰兩捷,聲威大振。至3月底,部隊迅猛發展到17個大隊2000余人。
  3月下旬,臺兒莊戰役打響,日軍在津浦鐵路和沿線公路上,加緊往南運輸作戰物資。為配合臺兒莊戰役,自衛團在津浦路大汶口附近的黑虎泉山峪炸翻敵軍用列車一列,爆炸持續五六小時之久,斃傷押車日軍20余人。繼又炸毀泰安以北萬德車站附近的鐵路橋和土門公路橋,斷敵交通十余日。
  日軍為了恢復和維持交通,令萬德、泰安兩地的駐軍同時出動,對自衛團進行合擊。第一大隊突圍后撤回肥城,數百名日軍尾隨而來。自衛團隨即分兩路撤出肥城,轉移到泰肥山區和長清大峰山區活動。4月4日,自衛團在紅槍會武裝配合下,在泰安至肥城公路上的道朗鎮阻擊日軍,激戰一天,斃傷敵20余人,自衛團政治部主任遠靜滄中彈犧牲。
  1938年5月,泰西特委建立,段君毅任特委書記;并成立肥城縣抗日民主政府,于會川任縣長,兼縣大隊大隊長。7月,在大峰山地區活動的自衛團一部,于平陰至長清公路上的下巴村山谷,伏擊日軍運輸隊一部,殺傷日軍20余人。
  1938年11月,根據八路軍總部的命令,山東西區人民抗敵自衛團、山東第六區抗日游擊司令部第十七支隊、大峰山獨立營等泰西抗日武裝,聚集大峰山區,整編為八路軍山東縱隊第六支隊,劉海濤任司令員,何光宇任副司令員,張北華任政治委員。轄4個團、1個獨立營,繼續在泰西一帶活動。
??? 魯東南起義
  
魯東南地區主要包括諸城、日照、莒縣、沂水一帶山區。大革命時期這一帶就建立了地方黨組織,在五蓮山區組織過暴動,群眾基礎較好。
  抗日戰爭爆發后,在北平做地下工作的共產黨員趙志剛、董昆一、王辯等人,來到諸城從事抗日救亡工作,先后成立了中共諸城特別支部和中共諸城臨時縣委,積極發動群眾,建立抗日武裝。1937年10月,進步青年王國棟(魯平)在諸城北部都吉臺一帶組織起一支200人的“抗日自衛隊”。11月,在中共“一大”代表王盡美的故鄉大北杏村,由王盡美的長子王乃征和進步青年王東年等人發起成立了北杏支部,與地方武裝莫正民部合作成立了“第四游擊區獨立第一支隊”,莫正民任司令,王東年任政訓處主任,隊伍發展到數百人。
  1938年1月上旬,中共沂水縣委在沂水以西的公家疃一帶組織領導抗日武裝起義,組建了山東人民抗日游擊第四支隊第六大隊。與此同時,中共莒縣黨組織也在珍珠山一帶舉行武裝起義,組建了民眾抗日自衛團。2月底,沂、莒兩縣游擊隊,合編為“八路軍山東抗日游擊隊第四支隊第六大隊”,魯濱任大隊長,邵德孚任黨代表,李仲林任政治部主任,下轄3個中隊和1個特務中隊,共約500余人。
  l938年2月,日軍先后占領諸城、日照、莒縣三縣縣城。6月,第四支隊第六大隊進駐莒南垛莊、岳家溝一帶,改編為“八路軍山東游擊第二支隊”,紅軍干部羅積偉任司令員,吳坤任副司令,楊昆任政委。不久,省委派景曉村、劉涌來魯東南,在大店成立魯東南特委,景曉村任書記。同時,第二支隊也進行整編,劉涌任司令員,景曉村兼政委,李仲林任政治部主任。整編后,第二支隊轄2個營,1個特務連,共700余人。部隊先后在莒縣以南的十字路、良店、日照西南的碑廊,殲滅偽軍劉桂堂部200余人。
  1938年10月,第二支隊開往諸城南部山區石河頭一帶,在諸城縣獨立營的配合下,拔掉了朱解、瓦店兩個偽據點,然后進駐泊里鎮,在諸膠邊一帶活動,控制了王家灘以東的大場、小場出???開辟了魯東南抗日根據地。
  1938年底,第二支隊奉命改編為“八路軍山東縱隊第二支隊”。
??? 魯南起義
  魯南地區,包括滕縣、鄒縣、嶧縣、臨沂、郯城、費縣和江蘇沛縣等地,地處隴海、津浦鐵路交會處,戰略位置比較重要。
  1937年9月,嶧縣共產黨員朱道南組織了“魯南民眾抗日自衛團”,1938年3月轉移到嶧縣北部山區,與“四川旅滬同鄉會戰地服務團”合并為“戰地服務團義勇隊”,同月底,又與郭致遠等在嶧縣北部山區組織的一部分武裝合并。與此同時,沛縣縣委書記張光中組織了“沛縣人民抗日自衛隊”,省委巡視員孫俊才與滕縣共產黨員李樂平等建立了“滕縣人民抗日義勇隊”。中共臨郯中心縣委組織了臨郯青年抗日義勇隊。
  這些部隊創建后,積極尋機打擊敵人,臺兒莊戰役和徐州會戰期間,組織破襲津浦鐵路和臨棗鐵路支線,部隊發展迅速。5月1日,嶧、沛、滕三縣武裝在滕嶧邊的墓山會師,編為“第五戰區游擊總指揮部蘇魯人民抗日義勇總隊”,總隊長張光中,政委何一萍,轄3個大隊,近600人。
  滕縣東部地方武裝第七游擊司令申從周、劉廣田等部對義勇隊十分仇視,多次制造摩擦。6月下旬,義勇隊聯合臨沂、郯城、費縣、嶧縣四縣邊區聯莊會武裝,將申從周部2000余眾擊潰。
  為防申部反撲,省委應義勇隊的請求,由郭洪濤率第四支隊一部,于月底進抵滕縣東部支援義勇隊。7月,第四支隊與義勇隊攻克申部老巢馮卯,斃傷頑軍近400人,但在攻打劉廣田老巢東江村時受挫,政委何一萍陣亡。滕、嶧、費、鄒、沛5縣頑固勢力,包圍第四支隊和義勇隊。第四支隊撤離北返,義勇隊東進抱犢崮山區活動。為解決供給問題,義勇隊接受國民黨山東省第三專區專員兼保安司令張里元番號,改稱山東省第三區保安司令部直轄第四團。
  9月上旬,第四團與張里元部何志斌團配合,在臨棗公路旁的胭脂山伏擊日軍,殲敵70余人。12月,又對日軍新設的車輞據點進行了40余天的圍困戰,迫使日軍撤退,穩定了魯南山區抗日根據地。
  八路軍第一一五師進入魯南后,義勇隊正式改編為八路軍蘇魯支隊。
??? 湖西起義
  湖西地區位于蘇、魯、豫、皖四省交界處,因其大部位于微山湖以西,故稱湖西地區。1937年10月,中共山東省委決定成立魯西南工委,領導濟寧、金鄉、魚臺、單縣、曹縣、成武等縣的黨組織。工委成立后,即在魯西南各縣發動群眾,組建抗日武裝。
  1938年2月4日,魯西南工委和單縣縣委以單縣張寨抗日訓練班為基礎,成立了張寨抗日自衛團。同年春,蘇魯豫皖邊區特委在沛縣、豐縣、碭山等縣也組建了抗日武裝。6月11日,豐、沛、碭等縣和單縣的抗日武裝在豐縣城南的渠樓匯集,編為“蘇魯人民抗日義勇隊第二總隊”,李貞乾任總隊長,王文彬任政委,下轄4個大隊。不久,金鄉、蕭縣、宿縣等縣的部分武裝也相繼編入,部隊擴大到數千人。
  第二總隊建立后,多次尋找戰機打擊日軍。7月,在單縣、碭山縣邊,截擊一股日軍,擊斃7人,繳獲汽車兩輛。8月5日,在豐縣華山鎮附近截擊日軍,斃日軍小隊長1名,士兵數名。8月23日,4名義勇隊員化裝成農民,以“送禮”為名,進入肖縣西北的黃廟日軍據點,里應外合,全殲日軍一個小隊21人,繳獲輕機槍1挺、步槍17支及軍用物資一批。同月,在討伐豐縣偽救國軍第一軍第一師王獻臣部時受挫,苦戰月余,部隊減至數百人。
  1938年12月,第二總隊改編為“八部軍山東縱隊蘇魯挺進支隊”,不久又改編為蘇魯豫支隊的一部分,堅持在湖西、淮北和豫東一帶戰斗,創建了湖西抗日根據地。(節選自作者的《山東抗戰》)

?

欧美一级性爱视频_中文字幕免费一级黄片_一级a片女性自慰看片_中日韩欧美一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