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4日,科技部發布2018年度全國科普統計數據。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科普工作發展態勢良好,全國專職科普創作人員和專職講解人員數量分別比2017年增加4.13%和5.47%。與此同時,科普人員結構得到進一步優化,科普人員綜合素養呈上升趨勢。
據悉,2018年全國科普經費籌集額161.14億元,比2017年增加0.68%,呈平穩增長態勢。其中,政府撥款126.02億元,仍然是我國科普經費的主要來源。全國人均科普專項經費4.45元。2018年全國共有包括科技館和科學技術類博物館在內的科普場館1461個,比2017年增加22個,全國平均每95.51萬人擁有一個科普場館。其中,科技館共有7636.51萬人次參觀,比2017年增長21.18%。
2018年科普工作在全國范圍內形成了廣泛社會影響,包括科普(技)講座、科技活動周在內的各類科普活動參加人數共計8.92億人次,比2017年增長15.80%。其中,科研機構和大學積極向社會開放,開展科普活動的數量達到1.06萬個,參觀人次達到996.69萬,均比2017年有了顯著增加??萍疾咳珖破战y計工作負責人邱成利在接受《中國科學報》采訪時表示,我國科普人員結構得到了進一步優化,科普人員綜合素養呈上升趨勢。
隨著網絡化科普傳媒快速發展,科普工作的內容和渠道也更加多元化。2018年我國建設科普網站2688個,比2017年增加4.59%;創辦科普類微博2809個,發文量90.42萬篇,分別比2017年增長36.02%和36.06%;創辦科普類微信公眾號7067個,發文量100.87萬篇,分別比2017年增長28.77%和15.29%。
近年來,科普活動在推動科技資源開放共享、提升改進創新創業服務方面發揮了獨特作用。2018年全國舉辦科普活動的眾創空間達9771個,比2017年增長18.64%;組織創新創業培訓類科普活動8.04萬次,比2017年增長1.22%;舉辦科技類創新創業賽事0.75萬次,比2017年增長4.67%。(李晨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