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創新聚焦 > 正文

一周新看點

2019-12-03 16:13:41   作者:張穎輝   來源:本站整理   點擊:
0

——前 沿——
我國研制出增強抗癌療效的“智能光熱材料”
      新華社報道: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梁高林教授課題組近期研制出一種新材料,相比目前臨床常用的光熱材料,其光熱轉換效率提升一倍以上,在光熱抗癌技術領域實現了重要突破。國際材料領域頂級學術期刊《先進功能材料》日前發表了該成果。梁高林介紹,他們的新技術為臨床上增強光熱轉換效率提供了一種可行手段,還有望應用于其它疾病的光熱治療。

我科學家成功合成流體金屬氫
   《科技日報》報道: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獲悉,該院固體物理研究所極端環境量子物質中心團隊在極端高溫高壓條件下成功獲得了氫和氘的金屬態。相關研究成果日前發表在國際重要學術刊物《先進科學》上。這是固體物理研究所量子中心研究團隊繼成功合成流體金屬氮之后,在輕質元素高壓研究上取得的又一重要突破。


——環 球——
美研究說可用海底光纜監測地震
      新華社報道: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近日宣布,該校研究人員和同行成功完成了一次用海底光纜監測地震的實驗,這說明全球已存在的光纜系統有潛力被用作一個巨大的地震監測網絡。研究人員說,此前曾用陸地光纜測試過上述監測地震的方法,這是首次用海底光纜研究相關海洋學信號和對地質斷層成像。這個巨大的網絡有潛力被用于監測地震,特別是在那些缺乏地震臺站的地區。

首個植入式磁共振探測器問世
       《科技日報》報道:
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道,由德國和瑞士科學家組成的國際科研團隊開發出一種高靈敏植入設備,能以前所未有的時間和空間分辨率探測大腦的生理機能。研究人員稱,這一突破性設計有望在生命科學領域“大顯身手”。研究團隊稱,該技術方法有望幫科學家分解大腦神經網絡中復雜的生理過程,從而加深對大腦功能的了解。而且,他們的創新為未來針對腦細胞神經元活動和生物能過程的高特異性和定量繪圖技術鋪平了道路。


——科 普——
心理暗示可以抗痛
      《科普中國》報道:
痛覺既是一種生理現象也是一種心理現象。任何一種疼痛都包括生理和心理的原因。心理抗痛是指用心理學的原則和方法,在緩解老年病痛方面,通過合適的辦法,讓老年朋友自己根據自己的病情,有針對性的做好心理護理,從而達到緩解病痛帶來的痛苦和生活質量的降低,而不采取單一的醫院治療方法。它是治療老年病痛的輔助辦法,在一定程度能夠緩解老年病痛。

開車聽音樂可為心臟減壓
      《人民日報》報道:
交通擁堵、不文明駕駛讓不少人患上“路怒癥”,心臟也承受著很大壓力。巴西圣保羅州立大學、英國牛津布魯克斯大學和意大利帕爾瑪大學的研究者發現,開車時聽合適的音樂,有助減輕心臟壓力。研究結果顯示,開車時不聽音樂的參與者,心率變異性降低,壓力較大;聽音樂的人心率變異性增加,交感神經系統活性降低,壓力水平較低,有利于心血管健康。
(記者 張穎輝 綜合整理)

上一篇:一周新看點
下一篇:一周新看點
欧美一级性爱视频_中文字幕免费一级黄片_一级a片女性自慰看片_中日韩欧美一级片。